乾隆年間,畫師徐揚向皇帝呈上了一幅“寶卷”畫作中人物眾多,街市酒肆,往來客商都躍然于紙上,圖中所繪的正是蘇州的繁華景象。乾隆喜不自勝當即就在這幅畫作下蓋上自己的大印,并時常拿出來把玩。

而這幅畫作正是后來流落民間的《姑蘇繁華圖》,此畫這是乾隆皇帝下令畫的,乾隆爺六下江南,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留戀不已,他希望可以將這個景象永遠留在自己的眼前,于是 便命蘇州出生的畫家徐揚作此畫,于是才有了上文的一幕。

在那個沒有相機的年代里,畫作便是人們最好的“膠片”畫師徐揚采用長卷畫法和散點透視畫法完美的呈現了當時的城鄉結合景觀。

畫卷從左至右,就像是一幀幀用幻燈機呈現的圖畫一樣,先是在木瀆鎮,然后自西向東到了橫山,穿過石湖,就到了姑蘇城了,這里是最繁華的所在,姑蘇以絲質聞名,織品做工精細,種類繁多,東市賣絲,西市雜貨,所以西市往往熱鬧一些,人們都在西市吃飯,喝酒,賣貨,降價。

人物表情生動,眉目往來間仿佛聽到兩人為價格爭執的聲音,街道上勾欄酒肆不一而足,小到總角孩童,老到黃發垂髫,各個年齡各個職業的人都聚集在這姑蘇城內,耳邊似乎還可聽見街市上的喧鬧聲,人物動作都躍然紙上,使人置身其中,好不快哉。

古人喜歡用自己的印章印在畫作上,其上有14方大印,屬于三位皇帝,乾隆12方,嘉慶1方,還有1方就是溥儀了。

溥儀在位時,就曾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自己可以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國外念書,但逃出去的念書是需要錢的。于是,溥儀將自己喜歡的或是看起來很值錢的一些珍寶賞賜給自己的弟弟溥杰,他和溥杰商量好了,只要自己一出宮就變賣這些珍寶,然后遠走高飛。
1942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了自己的紫禁城,在弟弟家取走那些珍寶后,他沒有去歐洲而是去了天津,在日偽政府的控制下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滿清帝國”,這期間這幅畫一直放天津溥儀買下的私宅里,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日本投降后,該畫作流轉于民間,后由當時的東北博物館,現在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以下熱門內容,猜測您也會喜歡:
她不是妃子,卻能坐金鑾殿,還能睡龍床,最后更是救了半個北京城
大清朝滅亡時,隆裕太后輕聲抽泣,溥儀卻還在天真無邪地看狗打架
慈禧生前作惡多端,死后遭報應?慈禧尸體被發現時,只剩一紅褲頭?
推薦: | 如何看一幅畫 | 最喜歡的一款 | 最近突然就喜 | 讀者最喜愛的 | 最受國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