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qelbs"><acronym id="qelbs"></acronym></ruby>
    <bdo id="qelbs"></bdo>
  • <kbd id="qelbs"><video id="qelbs"></video></kbd>
  • <ins id="qelbs"><option id="qelbs"></option></ins>

    1. <output id="qelbs"><track id="qelbs"></track></output>
      <code id="qelbs"></code>

        <ins id="qelbs"><video id="qelbs"></video></ins>
      1. <noframes id="qelbs"><small id="qelbs"></small></noframes>
      2. 法治社會,就應當“一碼歸一碼”

        2017-09-25 06:24:21

        新聞中心>法律讀庫>正文內容

        文 | 洋楊大觀

        “法律讀庫”駐站評論員

        9月11日下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收了一位昏迷不醒,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地患者,情況十分危急。經急救醫生全力搶救,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束,事發后幾天,患者的父親李老伯找到醫院,說醫生搶救時剪掉了患者的衣褲,把衣袋內的500元現金、身份證等財物搞丟了,為此,他要求醫院賠償1500元。經過民警調解,雙方達成1000元的賠償協議。

        初看到這則新聞,大觀君和廣大網友一樣,對于這家人“不近人情”的做法頗感氣憤,但隨著后續更多事實的曝光,以及冷靜的思考,大觀君對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在此愿與廣大網友一起探討。

        我們先來看看當事人,也就是患者的父親李老伯的表態吧——

        我自始至終都沒有質疑過醫院剪衣服不通知家屬這件事,這是搶救的必要過程。我只是覺得,醫院應該把我兒子的衣物保管好還給我。

        我對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心存感激,畢竟是他們救了我兒子的命。但一碼歸一碼,醫院提供的服務是有償的,他們也要承擔自己工作疏忽所造成的后果。

        對于李老伯的訴求,作為當事另一方的醫院是如何回應的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夏劍參與了這次搶救,他承認,按照正常流程,剪掉后的患者衣物確實應該轉交給家屬或者陪同人員。但當時情況危急,大家都忙著搶救病人,誰也沒注意到衣服里有沒有重要物品,衣服剪掉后就放在一邊,后來就被丟到垃圾桶里了。

        對此,夏劍醫生坦言:

        說實話,最開始聽到患者家屬的訴求,內心確實有些不舒服,但后來想想也能理解。醫院在這次事件中確實有不對的地方,我們在搶救的過程中疏忽了整理病人衣物這一方面。雖然我們醫生在搶救的過程中真的沒有時間。

        由此可見,在這起事件中,患者一方對于醫院及時搶救的結果是滿意并感謝的,對于因急救需要剪衣服的行為是理解和認可的,但對于醫院沒有保管好患者的衣物,并因此造成患者財物損失而提出異議。

        而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當事醫生的會議回應看,醫院的工作流程中,確實有妥善保管患者衣物并轉交給其家屬的要求,但在本起事件中,因為情況緊急,醫護人員在這一點上有所疏忽,最終導致衣物滅失,從事實看,醫護人員確實存在過失。事后,經過民警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由最初參與搶救的急診科醫護人員共同賠償了1000元給李老伯。

        就是這么一件事情,但隨著部分網絡自媒體的炒作,事情似乎已經開始離當時的真相越來越遠, 試舉一例:

        在這位自媒體大V的口中,李老伯向醫院索要其子衣服內財物的行為,被曲解成索賠被剪壞的衣服,李老伯儼然變成了一名“敲詐勒索者”,然后再扣上一大堆嚇人的“帽子”,引得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痛罵李老伯一家。

        其實,關于這起事件,最恰當的做法,就是李老伯所說的“一碼歸一碼”。

        醫護人員醫術精湛,成功搶救,值得肯定和表揚;但在保管患者衣物方面未嚴格按照流程要求執行,確有疏漏,也不用刻意回避。這兩者“一碼歸一碼”,并不存在絕對的對立關系。

        由于醫院的疏忽造成患者財務的損失,作為患者家屬的李老伯確實從法律上講有權利追討;但從情理上看,李老伯向“救命恩人”索賠之舉,可能會讓部分人的觀感不佳。但是,法律和情理,其實也是“一碼歸一碼”。

        目前,我們正在從“人情社會”走向“公民社會”,而“公民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法治社會”,就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將需要逐漸適應“一碼歸一碼” 的“法治意識”。

        還是舉前面這個例子,如果我們不把醫院的搶救與妥善保管衣服相區隔,那么,萬一患者未能搶救過來,試問是否家屬為此大鬧醫院就有道理了?又或者那么萬一下次患者身上攜帶的不是少量現金,而是重要文件或財務憑據(如借條),是否丟失了也可以因為醫院的搶救成功就無法追索了?

        再比如法律和人情的問題。

        也有網友說,畢竟兒子的命都救回來了,要換了自己無論如何是不會向醫院開口要的。但你不會向醫院開口要,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對李老伯進行道德評判。

        我們不知道李老伯家庭經濟情況如何,但從其穿著打扮看,應該不算富裕家庭,這次兒子急救總計花了10多萬醫療費,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而言算是很大的一筆開銷,我們只能理解這1000元錢對這個家庭還是挺重要的,而且向醫院提起索賠是于法有據的,如果其他網友將自己的道德標準強加于李老伯,是否又有“道德綁架”之嫌呢?

        在這里,還要特別說說那些網絡大V們,你們如果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前提下,發表一些客觀、公正的評論、觀點,本屬正常;但如果在沒搞清楚事實真相的前提下就發表過激言論,甚至故意虛構事實,或者移花接木,那就極為不妥了。

        所謂大V,一般都是在特定的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但影響力和公信力,也同樣是“一碼歸一碼”了,尤其是在法治社會,為了所謂的“影響力”而一味地操弄話題,那就可能不僅是失去公信力的問題了,而且有可能因此而突破法律的邊界。

        不講“法治”,只講“人情”的社會,往往因為沒有標準和尺度,其溫度是難以持久的,更多的時候,只會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困惑;而“法治社會“下的”一碼歸一碼”,雖然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冷冰冰的,但至少是有清晰的尺度可以把握的,更何況,在保持確定性的同時,法律照樣可以有溫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配圖來自網絡】


        推薦: | 一碼價1 | 一碼價圓點波 | 鞋大了一碼后 | 穿不穿是一碼 | 鞋子大了一碼

        本文標題:法治社會,就應當“一碼歸一碼”

        法治 社會 應當 一碼歸一碼

        網站首頁 | 百分之一旗艦店 | 拼多多優惠券 | 網站地圖 | 手機版 | 2023-01-23 04:14:22

        Copyright © 2023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閩ICP備09061460號-4

        奇米色777欧美一区二区
      3. <ruby id="qelbs"><acronym id="qelbs"></acronym></ruby>
        <bdo id="qelbs"></bdo>
      4. <kbd id="qelbs"><video id="qelbs"></video></kbd>
      5. <ins id="qelbs"><option id="qelbs"></option></ins>

        1. <output id="qelbs"><track id="qelbs"></track></output>
          <code id="qelbs"></code>

            <ins id="qelbs"><video id="qelbs"></video></ins>
          1. <noframes id="qelbs"><small id="qelbs"></small></noframes>